close


每天上午9點多鐘,5000名“達巴瓦拉”會準時敲開孟買郊外一所所住宅的門,從主婦手中收集做好的午飯。 一般來說,午飯被放在分成4個小格的標準小提盒裡。 一個“達巴瓦拉”通常要收集30—40個提盒,然後放在自行車上,迅速送往最近的郊區火車站。 他們在不同的中介站,與其他同事會合,然後像郵差一樣,將收集來的飯盒在站台上按照地區分好,再換乘火車前往孟買市區不同的車站。


以市中心教堂門火車站為例,當火車到站,幾百個“達巴瓦拉”卸下數万盒午飯時,場面十分壯觀。 “達巴瓦拉”們迅速將這些飯盒分門別類,或是放在盤子裡,或是頂在頭上帶走,更多的是綁在自行車架上和放在木輪推車上。 在13時的鐘聲敲響前,他們匆匆跑進政府、學校、工廠、企業,在某個丈夫案頭擺上他妻子親手做的午飯。 吃完後,“達巴瓦拉”們再一一收回空盒,從尾到頭重複整個過程,在傍晚18點前把飯盒送還到每個主婦手中。


雖說絕大多數“達巴瓦拉”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但這卻不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 一項權威調查表明,“達巴瓦拉”只有1/800萬的錯誤率,也就是說平均每800萬份午飯,才有一份送錯! 這個指標就連跨國大公司也都羨慕不已。 不久前,一位從海外歸國的印度職員在孟買上班頭一天,在公司收到了“達巴瓦拉”送來的午飯。 他早聽朋友說起“達巴瓦拉”的送飯效率,但總是將信將疑。 這次他打開飯盒一看,很是生氣。 不是和妻子說好的做3塊餅,怎麼成了4塊? 而且飯菜式樣和他臨走前交代的完全不同,肯定是“達巴瓦拉”送錯了。 可一打電話才知道,妻子今天打算給他換個口味。


據說,1890年“達巴瓦拉”剛出現時,為區分不同客戶的地址,人們曾在飯盒上纏滿了各種顏色的絲帶。 後來,絲帶開始被各種彩色標誌和橫條所替代,一直沿用至今。 根據這套獨特的編碼系統,每種顏色代表孟買不同的區域、街區,而橫桿、打叉、圓點則代表街道、建築物甚至樓層;單一顏色的代碼,則表明是優先派送的業務。 不過,這些看似天書的編碼,只有“達巴瓦拉”自己能懂。


毫無疑問,“達巴瓦拉”能夠用雙手將成千上萬的孟買丈夫們與關心他們的妻子在午飯時間聯結起來,不僅離不開這些編碼和暢通的鐵路網,更需要一種通力協作的團隊精神。 通常,一份盒飯要經過三四個人的手,才能最終抵達目的地。

出處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ono7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